巴中市是一个古老的茶区,自古巴国就开始种茶,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近年来,全市奋力实施茶叶"双百"工程,古老茶区焕新颜。当前,我市茶产业正处于连点成线、连片成带的攻坚期,规范建设、标准生产的转型期,精深加工、畅通营销的突破期,品牌引领、茶旅融合的追赶期。站在"十三五"起点上,我市如何进一步掘金茶产业?
"要进一步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把茶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建设相结合,努力形成知名品牌……"巴中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茶产业将突出做大规模、做精加工、做强品牌、做活流通、做新业态,力争到2020年,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实现"三基地两中心"目标:全国最大的富硒茶生产基地、全省川茶产业重要战略基地、全国著名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和秦巴山片区茶叶集散中心、茶树良种"南茶北移"和"东茶西进"驯化中心。
1、突出集聚发展做大基地规模
“十二五”期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实施茶产业“双百”工程的意见》,明确了茶产业发展的方向路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深入实施茶叶基地建设行动、茶叶精深加工行动。期间,新建茶园30万亩,茶园面积达65万亩;投产茶园达38万亩,新增茶叶产量1万吨,达到2万吨;新增茶叶综合产值15亿元,达到25亿元;新培育茶叶龙头企业2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5家、家庭茶场76个、种茶大户2500户,新增茶叶加工能力5000吨。
在“十三五”期间,全市茶产业发展将牢牢把握茶叶“双百”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突出集聚发展,继续做大基地规模。
优化布局:紧紧围绕建设沿巴万、巴陕、巴达高速公路“三线”山地布局,通江县大通江河流域、南江县黑潭—下两、平昌县云台—镇龙“三大产业带”和通江县民胜—火炬、南江县正直—和平、平昌县得胜—双鹿“三大示范园”,打造“三线三带三园”70万亩连线连片茶叶基地总体构架。
园区支撑:按照“生态化、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六化”标准,包装储备一批茶产业建设项目,新建现代茶业园区19个。到2020年,全市茶业园区达到30个以上,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
主体带动:推广以园招商,引导回乡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参与,推进茶园适度规模经营。“十三五”期间,新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100个、家庭茶场300个、种茶大户2000户。积极发展茶苗育供、病虫统防统治、茶园机修机采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破解谁来种茶、管茶、采茶的问题。
2、突出市场拓展做强茶叶品牌
近年来,全市集中力量打造了“巴中云顶”茶区域公用品牌,并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题名。我市10支茶叶商品样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管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我市绿茶内含物丰富、品质好,氨基酸、EGCG、锌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未受到重金属、农药残留污染。我市新获得茶叶地理保护标志1个,创建省级著名商标2个,注册企业品牌11个。“巴中云顶红”茶荣获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只是“巴中云顶”公用品牌打造刚刚起步,川内知晓,川外无名,弱小的品牌与庞大的茶业规模、绝佳的内在品质不相适应。“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深入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共建战略,闯出一条以打造公用品牌为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茶业发展新路子。
在选育优良品种上着手,努力将“南江大叶茶”株系选育纳入国家“十三五”育种攻关项目,启动通江县茶树群体种选育项目,与中茶所合作建立秦巴山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刚性实施“巴中云顶”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组织制定“巴中云顶”绿茶、红茶加工技术标准和“巴中云顶”茶产品质量标准。
继续彰显“高山、生态、富硒”特色,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将“巴中云顶”打造成“四川省著名商标”。
鼓励茶叶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对接国际认证,不断打造知名品牌。
3、突出转型升级做精茶叶加工
我市是全国富硒绿茶优势产区,千亿川茶产业川东北名优富硒茶核心产区,巴中茶叶品质成为川茶“三大名片”(川南的早、川西的量、川东北的质)之一。2014年,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三县整体列入全省20个茶叶重点县,2015年,平昌县现代茶业科技园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市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分别由全省第八、九、十位跃升至第四、六、五位。
但我市加工企业弱小,茶叶产品还处于原料型、初加工型的生产阶段。
如何破除瓶颈?我市将继续加强茶业招商引资,积极扶持罗村茶业申报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及秦巴云顶、秦巴茗兰、翰林茶业、金山茶业、元荣茶业、蜀山秀等创建省级龙头企业,做大龙头集群;加快推进元顶子茶场改制,支持品牌企业整合资源和市场,组建产业联盟或营销集团。积极引导市内茶叶企业加入四川茶业集团和川茶品牌联盟,实现抱团发展和借船出海。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1000万元以上茶叶企业20家、5000万元的茶叶企业6家、产值过亿元的茶叶龙头企业4家,茶叶初加工厂200家以上。
此外,还要继续在调优产品结构、开发衍生产品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春季优质茶生产加工和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凸显兰花香、板栗香、清香三大香型特色;巩固推广“云顶茶酥”、“云顶茶粉”开发成果,积极加强茶食品、茶饮料新产品研发和营销,有序推进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功能成份提取物开发,加强茶砖、茶枕等日用品开发。
4、突出科技支撑做强技术体系
“农民种茶缺技术,很容易让产业夭折。”市农业局经作科卢庆云介绍,目前我市与中茶所、川农大、省茶研所等科研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合作编制了茶业规划,普及良种良法,协力打造省级现代茶业园区,共同开发茶叶新产品5个,改进提升加工工艺,牵线搭桥引进龙头企业3家。对新建茶园实行等高栽植、平衡施肥、绿色防控、适时修剪、科学套作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栽植标准及质量显著提高。
全市将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与科研院所及知名茶叶企业的技术、科技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的关键。
未来,我市成立“巴中云顶”茶研究院,系统研究巴中茶叶品质特征及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加快推进茶业科技创新。
按照“战略合作长期化、科技合作项目化”的思路,加强与中茶所、省茶研所、川农大、西南大学、川茶集团等科研院校、企业集团的科技合作,重点在茶树品种选育、茶叶机采、全程清洁化、自动化加工、茶叶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有效解决巴中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成果转化问题。
“下一步,要继续壮大市、县茶叶科技人才队伍,茶叶基地乡镇应配备专职茶叶技术员。”卢庆云介绍,同时,还将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广大茶农的科技素质。
5、突出茶旅结合做新发展业态
每逢周末,平昌县云台镇龙尾村三十二梁的茶山里游人如织。村道上,小车排起了长龙。“真想不到,一个小村庄生态这么好,这么有特色。这一趟,真来对了。”走在茶林间,来自成都的张珊珊兴奋不已。身边,连片茶林郁郁葱葱;远眺,茶海绿浪一望无垠。
在平昌县,茶旅联姻,开启了茶产业新模式。“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按照“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大农业思路,积极打造灵山—元顶、云台—邱家—曲滨—铁佛、兴隆—永安等融茶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茶叶生态旅游线路。
同时,充分挖掘巴中茶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巴中茶叶文化。加强对野生茶树、米仓蜀道古茶树、金碑古茶茶园等的保护,组织编写《巴中茶叶志》,积极开发茶旅游产品。组建“巴中云顶”茶学会,组织开展“巴中云顶”茶展示展销、品茶、斗茶等茶艺表演活动。
“我们也会继续办好‘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提升规格,办出名气,扩大影响。”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充分依托西博会、农博会、茶博会、西交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强化品牌宣传,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