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凤冈大地,处处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日趋完善的公路,将一片又一片绿意盎然的茶园有机联结,构成一个个茶海里的迷宫;冬去春来,寒来署往,时时处处可见茶人忙碌的身影,幸福的笑声回荡在锌硒茶乡大地。
自国家扶贫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作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凤冈,切实将产业扶贫抓到实处。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给群众增加了收入,带来了实惠,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凤冈现有茶园50万亩,涉及全县14个乡镇70个村居。2017年投产茶园40万亩,总产量达到4.5万吨,产值35亿元,综合产值60亿元,直接带动6.3万户20余万人从事茶产业相关的工作,其中2万余户贫困户因种茶、采茶、制茶而致富,户均增收2500元左右。
产业带动 助力脱贫增收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了盐巴钱”是凤冈群众以往的生活方式。要脱贫致富,产业支撑是关键。凤冈县委县政府结合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实际,经深入调研,确立了“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以茶奔小康”和“人均1亩茶”的发展目标,用茶产业推动大扶贫战略落地。
“目标确定了,一届接着一届干,越干越让我们认识到,发展茶产业是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出路。”凤冈县委书记廖其刚说。
茶叶改变凤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昔日默默无闻的西部小县城,因茶而声名鹊起,因茶而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生态发展之路。
何坝镇凌云村村民刘建华夫妇均为残疾,女儿在毕节学院读大二,全家系低保贫困户。几年前,凌云村茶叶还没有进入盛产期,陈天映在别人的介绍下,到核桃坝、永兴等地采摘茶青,看到了发展茶叶的好处后,回来便种植了两亩茶叶。陈天映介绍说:“两亩茶园,成林的1亩,收入4000元是没问题的,加上给别人采摘茶青,维持日常开支完全不成问题。”今年,该户在原房屋的顶上又新建了一层,投入5万元。该户的算账确认表表明,2017年家庭收入17501元,其中自家茶园收入4900元,采茶务工收入6200元,茶叶收入成了家庭经济收入的主体。
据了解,凌云村现有贫困户132户,累计种茶200多亩;脱贫户99户,其中通过种植茶脱贫的有83户;“总体来看,在今年的贫困户收入算账中,种茶叶的户均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没种茶叶的,收入都相对较低。”凌云村总支书记介绍。
永安镇田坝村是凤冈茶产业的龙头,这里出产的锌硒有机茶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并通过了欧盟481项检测指标出口欧洲,同时打开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市场。这里的农民种茶有收入、采收有收入、制茶有收入,在茶园景区开办农家乐也有收入。据统计,在该村2125户农户中,拥有千万元以上资产的达6户,百万元以上资产的达200余户,农民拥有家庭轿车600余辆,早已实现了户户通公路、家家奔小康。
产业致富,说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要真正让产业落地,尤其是让农民群众主动接受一项产业,绝非易事。2003年以来,凤冈累计出台茶叶优惠政策文件20余份,平均每年整合资金投入茶产业发展超过3000万元,涉及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多个环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八大转型”工程,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据统计,凤冈通过茶产业项目,带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亿元,社会资金20亿元以上,完成产业路400公里,解决了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保障了农村用电需求,农村通讯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光纤网络全面普及,移动电话惠及农村每个家庭,建设黔北民居12000余栋,建设小康房800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企业助推 着力提质增效
2017年,凤冈锌硒茶专卖店新增15间,累计达到260间;新增网店5家,累计达到65家;新增5家出口企业,累计达到9家,全年共计出口茶叶2900吨,出口金额达到3.5亿元。
“茶叶出口量的增加,解决了销售的问题,对茶农、茶企来说都是好事。2016年签订出口茶叶订单200吨,今年达2900吨,在这几何倍数增长的背后主要得益于茶叶质量安全常抓不懈和优良品质得到消费者认可以及企业的多元化渠道拓展助推。”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汪孝涛说。
近年来,凤冈积极探索“公司+党建+合作社+茶农”的发展模式,确保茶叶质量,扩大销售额度,创建自己的品牌,提升凤冈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贵州凤冈盘云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做出口茶叶为主的茶企,2017年出口干茶6万多斤,销售额360余万元。“盘云今年能有这么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与我们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我们专业合作社的茶叶能出口,也得益于与他们的合作。”凤冈县云露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成华说。
据了解,贵州凤冈盘云茶业有限公司和凤冈县云露茶叶专业合作社均始建于2007年,起初,公司与合作社各干各的。在经营过程中,各自都出现了销与产的短板,合作社因没有专门的销售团队而导致产品积压,公司因生产环节的管理跟不上而导致产品质量上不去。“经过近几年的磨合,我们成功联手”。李成华说,“现在合作社把握质量,特别是农残,公司则负责销售,大家都得到了实惠,尤其是茶农,他们得到的远比前两年多得多”。
据统计,凤冈县云露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6人,累计拥有茶园7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40多户种茶。该合作社常年可解决150余人的就业,人均年收入在8000元左右。
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今年出口成品茶近120吨,产值4000多万元。据公司负责人任斌介绍,茶叶收益的多少,关键看下树率,以前的茶主要采春茶,夏末和秋季的茶就留在树上,造成了极大浪费,同时对茶树的生长也不利,现在做出口茶,7至9月的茶一样值钱,单是秋茶每亩可增加收入2000元。为实施标准化茶园管理,今年公司免费向基地的900多户茶农,其中贫困户261户,发放有机肥80吨,价值10余万元。当前,公司正集中精力指导茶农蓬面修剪、施肥和冬管。
“公司的引领和技术指导,有力促进了茶园的标准化管理,为茶农的增收提供了保障,下步将继续指导各地成立专业合作社,严把质量关,特别是肥料和农药的控制,为茶叶出口保驾护航。”凤冈县茶叶中心副主任吴亮说。
据了解,自全县脱贫攻坚大决战打响以来,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按照“企业+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指导建立起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脱贫协议书,每个有基地的茶企在实施茶园冬管用工时优先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格执行“三优两免”扶贫制度,即用工时优先聘用企业加工区域内的贫困茶农、优先收购加工区域内贫困茶农交售的茶青、加工区域内贫困茶农的茶青上浮5%优价收购和免费提供技术、免费提供农药。截至目前,茶企业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茶农6463人,免费提供肥料、农药等物资价值1000余万元;同时,茶企参与全县脱贫攻坚捐款100余万元,43家规模企业还参与了“百企联村帮户”行动,定点帮扶了43个村。
茶人奉献 竭力打造品牌
品牌是效应和收益。一个品牌的打造,需要时间和多方的合力。
推开凤冈茶叶的荣誉殿堂,一个个耀眼的荣誉牌让你读懂凤冈茶叶的含金量,“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十大最美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三大名茶”等等。“凤冈锌硒茶”公共品牌成功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凤冈锌硒茶”亮相米兰世博会,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累计获得各类奖项76个(其中:金奖57个、银奖19个)。2017年,凤冈锌硒茶进入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被列入首批100个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名单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在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凤冈锌硒茶”品牌价值13.53亿元,全国排名第45位,被评为“全国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在这些荣誉牌的背后,有无数茶人的艰辛付出与努力。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凤冈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从2003年开始,每年以3-5万亩的速度推进茶园基地建设,茶园面积就从最初不足3万亩发展到50万亩,茶叶基地遍布全县14个乡镇,受益人数达20余万人。全县茶叶面积、产量、产值排名挤入全省前列,茶产业已成为凤冈县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
质量是产品的立身之本,过硬的质量才能永久立足于不败之地,扶贫的效果才能持久的发挥。为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让消费者放心,凤冈着力加快推进无害化生产,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完成茶园无公害认证34.3万亩,有机认证5.18万亩。积极开展绿色防控。建成永安镇、绥阳镇茶树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2个,示范面积5万亩,辐射全县50万亩茶园。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野鹿盖、仙人岭、浪竹等30家茶叶企业进入“贵州省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上线运行,14家茶叶企业实施二维码、有机码追溯,20家茶叶企业进入新华数讯云平台实施质量追溯。积极推进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建设。创建的“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连续三年通过国家级复检,“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通过国家级复检,进一步巩固了创建成果。
茶叶与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扶贫战略的后劲。田坝生态有机茶生产示范园区、太极生态养生园和玛瑙山茶旅景区等茶旅景区的成功创建,延伸了茶产业的扶贫效应。《龙凤茶缘》《龙凤茶苑》等茶文化丛书,为人们认识、了解和爱上凤冈茶,搭建了平台。春茶开采节、中秋品茗联谊会等系列文化活动持续举办,让茶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积极开展古茶树普查和保护工作,蜂岩、何坝、龙泉、石径等10个乡镇发现古茶树群落,弥补了我县无古茶树的空白。
茶产业的发展,使凤冈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山野岭变成了群众发家致富的茶园,青山变金山,狭窄的泥巴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电脑、摩托车、轿车等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群众面貌精神振奋、笑语声声……
茶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不仅为凤冈这块厚重的黄土地带来了真金白银,更为之加注了不断向前的推动力量,增加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使得凤冈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一路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