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前的浙江省的淳安鸠坑是什么样子?那座山和现在一样吗?山脚也有三三两两几户人家吗?村民们也种茶叶吗?几乎没人能准确地描述这一切,只有“茶树王”。它站在这个海拔600米左右的地方,见证了人们800年来的生活。
最近,这株树龄超过800年的“茶树王”开摘——好多人支起人字梯边采边笑:茶王的茶青这么好,今年又是一个好茶年。
据了解,这株茶树王高6米,树冠直径最大处约11米,一年能产青叶约70斤(合干茶18斤)。茶树王上摘下来的二两半干茶曾拍出过3万元的高价(12万元/斤)。
“两三天前试摘了一些青叶,加工后,品质、颜色、香味都不错。”杭州淳安鸠坑乡茶叶专管员王风雷说,因为是老茶树,所以茶期和乌牛早、龙井43等品种相比要相对迟一点,但茶叶的品质是很好的。“第一,鸠坑老茶种,从不修剪树枝;第二,从不施加化肥;第三,海拔600米,也相对较高。”他认为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造就了茶王的品质。
据王风雷介绍,这棵茶树在千岛湖鸠坑乡联塘村生长了800余年,按时间推算长成于南宋年间。鸠坑茶在唐代时就享有盛誉。唐代文学家、翰林学士李肇的《唐国史补》就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湖州有顾渚之紫笋,……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坑……。”茶圣陆羽也在《茶经》里记载了睦州鸠坑茶。
“不说这棵茶树的地位和稀有程度,至少它是一个实物佐证,印证了当地自古产好茶。”王风雷说,鸠坑乡不仅只有这一棵老茶树,陈家山村还有3株约700岁的茶树,常青村还有7株约300年的茶树。正是这些老茶树积淀了鸠坑的茶文化,也见证了当地的茶种变迁。
今年“茶王”新摘下来的茶叶并不多,有限的几两茶叶大多被附近的村民“瓜分”尝鲜。“茶王”的开摘也标志着杭州鸠坑大叶种春茶全面进入采摘期。“茶王不摘叶,茶树不下青。”茶农们说,一般他们会等到茶王开摘才会正式采青制茶。
王风雷说最近几年茶王的青叶产量都维持在70斤(干茶约十七八斤)左右,其灌木型茶树高6米、长约11米、宽约8米,可能是浙江省树龄最长、树冠体积最大的茶树。“从2001年开始有关部门对它进行专门保护,目前来看,茶王十分健康。”王风雷说。
一般的茶树年年修枝,产茶量不会超过半斤青叶——也就是说,茶王一株抵普通茶树140株。这株茶树在周边村庄茶农的心里,就像神一样的存在。
“采茶的时候,游客、村民都会要求尝鲜,人数总是超过茶量。”茶王主人说,茶王十分稀少,茶汤弥足珍贵。
当然,鸠坑种和鸠坑茶的珍贵不仅仅体现在价格上,它是全国唯一用“鸠坑地名”命名的茶树良种和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有性系国种“茶叶”;鸠坑种也是浙江省茶树种唯一有性系品种,在全国各地的云南、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山东、四川和甘肃等省均有大面积栽培,同时也被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等10余个国家引种并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