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农业生产只以产量论英雄,一些地方甚至不惜毁林填湖以扩大生产规模。然而,随着全国性的产销失衡,农产品价格连连走低,滞销事件屡见报端,丰产不丰收让农户叫苦不迭。
在浙江西南部的松阳县,最近七八年,茶叶面积一直保持稳定,但产值却一路上扬。论茶叶亩均产值,松阳是全省平均数的近两倍,全国平均数的3倍多。在松阳,12万亩的茶叶种植面积,40%的人口与茶关联,50%的农民收入、60%的农业总产值均来自于茶。
松阳茶叶办主任刘林敏告诉记者,这其实就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前光盯着产量,牺牲了质量,价格总是卖不高。如今转变思路,注重综合效益,抓品质、抓营销、抓产业链上的融合发展,反而效益更好,也让产业走出了低谷。
品质怎么抓?松阳从种植端的标准化入手,推行合作社上门服务,茶农每年每亩只要缴纳100元的服务费,就可享受到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既免去了一家一户防治难的问题,又避免了滥用农药的现象,农户还节本省心。
在松阳,每个产茶乡镇都有这类作业服务机构,服务面积占到了全县茶园的七成以上。这几年,茶农种茶更轻松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背后都有规模化的专业组织,比如茶苗商、茶机商、茶园“理发师”、采茶工中介等,直接从业人员就超过了两万人。
营销怎么抓?当各地产量猛增之时,松阳未雨绸缪,早就开始探索精深加工和品牌化道路:小小一个县,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就有20多种,年产值超过了5亿元;精心培育“松阳银猴”区域公用品牌,连续10年举办茶商大会,为企业搭台唱戏,增加产品附加值。
松阳解决茶叶销售的另一个“砝码”,在于强大的专业市场。在重点产茶乡镇,有标准化的茶青市场,茶农可直接对接加工企业;在县城的浙南茶叶市场,4000多名茶商常驻于此。
如果说市场卖的是茶叶,那么现在,松阳还卖起了风景。在新兴镇横溪村的大木山茶园,这里可观光、可体验、可骑行,周边主题民宿配套齐全,自从被评为4A级景区后,人气旺上加旺。通过茶旅融合,传统产业开始迸发新机。
据悉在松阳,光茶旅游每年就可吸引300多万游客。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2017年,松阳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堪称浙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