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材业农化频道 | 温室频道 | 饲料兽药频道 | 农业机械 种植业蔬菜频道 | 水果频道 | 园林频道 | 茶叶频道 | 大田频道 | 药材频道 养殖业水产频道 | 畜牧频道
| 农业网主站 | 注册 | 登陆 | 取回密码 | 邮件 | 人才 | 展会
热点搜索: 铁观音 普洱 岩茶 红茶 绿茶 乌龙 茶具
茶叶网首页 > 茶叶资讯 >行业动态 > 正文

行业动态

安徽旅游以茶为媒借助“万里茶道”沟通世界
茶叶网 来源: 中国网 时间:2018/8/2 【  】 【打印】【关闭

  文化,自古至今都是安徽沟通世界、促进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根情感纽带。随着中蒙俄三国达成共识,将“万里茶道”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上日程,中国茶叶重镇——安徽,又多了一个与世界对话的机遇和通道。用好这个机遇和通道,对安徽文化旅游的世界影响力无疑将产生一次大提升。

  打开中国的茶叶版图,可以看出源产地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其中福建和安徽为两大重地。数据显示, 2015年安徽省精制茶产量25.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0.5%;其中出口4.2万吨,创汇1.9亿美元,两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中国十大名茶”中,安徽独占三席——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有两个以上品牌入席的省份。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中国人饮茶始于神农时期,从发现、种植、交易到茶文化的诞生,经历数千年的历史浣纱,茶叶也由最初的药用价值,渐渐转变为人们喜爱的生活饮料、馈赠亲友的伴手礼。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中,茶文化却独树一帜,它拉近了地区乃至世界间的距离。

  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旅游交流的日益频繁,茶文化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民间外交”和“经贸外交”作用将重现光芒,安徽需要在这片“神奇的小树叶上”做大文章,进一步提升安徽文化旅游的世界知名度和美誉度。

  徽茶往事:可品饮的徽文化

  古徽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这是对徽州地理环境的写照——山势险要,土地可种植面积少,但又因气候十分温和,60%的面积适合种植茶树,使得茶园无处不在。

  长期以来,茶叶成为徽州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柱,他们种茶、制茶,世代与茶为业。同样安徽人也爱茶,懂茶,自然地形成了独特的茶俗,比如婚礼中出现的“三茶六礼”。皖西和皖南至今流传着许多茶谣、茶谚、茶曲和茶舞。

  明清时期,茶乡文化突破封闭状态,每年采茶季节,走乡串村到茶区打工和收购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时常给当地姑娘们的情感中惊起一丝涟漪,使她们内心波动。在适龄男女打情骂俏的闲逸快乐中,也透露出徽茶全方面地走进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中。茶在安徽人生活中变得不可替代。

  饮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逐渐孕育出高雅的茶文化——一盏徽茶,就是一杯口齿留香的徽文化。

  徽茶辉煌的历史与徽商是分不开的,明清时期中国茶业发展迅速,当时富甲一方的徽商意识到了本土茶叶的商业价值,大量出口,茶叶贸易销量激增,徽茶名声大噪,成为安徽经济的“中流砥柱”,也成为徽商经营中的“朝阳产业”。

  纵观中国近代史,大江南北有诸多的茶叶老字号,都是徽商所设:上海的“程裕新茶号”,北京的“吴裕泰”和“张一元”……“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些出身贫困又充满智慧、能屈能伸的茶商,为徽茶走出本地、扬名世界做出了极大贡献。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传颂,他们的思想,在一代又一代安徽人的心中延续并深化,成为“徽商精神”。

  当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挤进我们的生活,这一抹旧绿换新芽更值得期待,也许让茶踏上旅游之路,会是安徽茶文化又一个泽世留香的开始。

  徽茶新史:可馈赠的国礼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茶叶已经成为中国待客的一种高雅艺术和社交活动。

  2015年“两会”期间,在参会代表面前放置的不再是以往的矿泉水,而是换上了一杯淡淡的清茶。这意味着重启中国雅饮文化——茶文化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

  翻阅中国外交史不难发现,中国领导人早就把茶叶当作开启国际友谊的橄榄枝了,而徽茶总是频频可见——

  1949年12月,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不久,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在为斯大林准备的礼品中,除景德镇陶瓷外,还准备有浙江的龙井和安徽的祁门红茶。

  一代伟人周恩来与叶挺将军曾有一段与安徽六安瓜片的不解情缘。建国后,六安瓜片一直被中央军委作为特贡茶。

  2007年3月27日,在俄罗斯“中国国家展”巡展现场,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向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赠送精心定制的“国礼茶”——选用的四款茶品均来自胡锦涛家乡安徽,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黄山绿牡丹。胡锦涛向普金介绍说:“这些都是我从小喝的茶。”

  2015年3月23日,李克强总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会晤时,对这位来自欧洲的客人说,“我的家乡安徽盛产茶叶,你离开中国前,我要送你一些来自我家乡的茶叶作为礼物。”当天下午,她就收到了来自中国总理家乡的礼物——太平猴魁。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合肥行”中,用家乡茶(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作为“国礼”相赠。

  在2009年5月份的济南“国礼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太平猴魁曾拍出20万元天价。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参会国家领导人体验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品饮中国盖碗茶……

  安徽两宝:黄山与徽茶

  中国的茶园大多被优美的自然环境所环抱,将这一资源优势与相关的文化有机结合,可迎合现代人追求自然美感和文化体验的需要。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是1979年7月邓小平“黄山谈话”的核心,以此为标志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幕。

  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黄山市,城市名称挂钩知名景区。黄山作为安徽的“金名片”,以本市为中心,以徽文化为特色,将齐云山、花山谜窟等徽文化景点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屯溪老街申报为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黟县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提升黄山市知名度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黄山市整合并优化配置徽州旅游资源。

  然而,除了这些钟灵毓秀的美景,那些隐匿在深山中的茶园、清香甘甜的叶片、茶道中的古遗址,也期待着在顺流的带动中重新冲刷出来,弥补上安徽这个茶资源大省应有的“绿色名片”。

  安徽的茶资源优势相当可观,但是,名茶也需要借助其他旅游资源,相互依赖、相互融合,使不同的旅游吸引物结合到一起,做成坚固的品牌,才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让人们再听到安徽的时候,想到的不只是黄山,还有“徽茶”这张“绿名片”。

  万里茶道:徽文化沟通世界的纽带

  17世纪时,中国茶叶开始外销出口,并且赢得了世界的好评,同时形成继丝绸之路衰落后,欧亚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它南起福建武夷山,北至二连浩特进入蒙古国境内,穿越沙漠、戈壁到达中俄边境,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这条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多公里。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称,“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习近平对“万里茶道”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激发了沿线城市以“万里茶道”为纽带连接文化旅游、商贸往来的热情,也激活了积蓄于“万里茶道”上的文化存量。

  面对重振万里茶道“大动脉”,沿线各地区都在寻找、创造新机遇。近年来,福建、山西、内蒙古、江西、河北、湖北、云南等“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都纷纷借势推出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甚至围绕茶文化规划关联旅游产品和项目。

  位居“茶马古道”的普洱市就是一个典范。普洱曾经谋划出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围绕“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目标定位,将普洱的茶文化与茶园、古迹、文化相结合,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共赢。

  试想一下,来到普洱茶的故乡,在满目翠绿中,亲自采茶、制茶,然后煮上一壶,慢慢品味,吸允弥漫在空气中的草叶芬芳,聆听当地传奇茶事。这样的体验,问谁都会爱上吧。

  作为重要茶源地的安徽,当我梳理它在茶道中的缘起与兴衰,那些以茶叶贸易为主线所伴生的古遗迹和茶文化,愈发显得独特与珍贵。如何把丰饶的物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让游客观赏、参与徽茶艺表演,饮食到清淡、开胃的茶膳,购买到茶文化元素的伴手礼,是徽茶重新在“万里茶道”璀璨耀世的关键。

  随着“万里茶道”三国申遗的扬帆起航,安徽应当“以茶为媒”,积极促进茶文化交流、搭建茶文化平台与纽带,融入“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大线路,面向海外做更多的宣传营销,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来到安徽。

  茶,曾是旧时安徽的经济命脉;茶文化,是现时安徽的文化载体。安徽茶文化应乘上“万里茶道”这阵东风,打一场穿越古今的“茶韵天籁营销战”——让徽茶“走出去”,把游客请进来。

茶叶网编辑:agronethh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茶叶网(www.agrotea.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茶叶网”(www.agrotea.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茶叶网(www.agrotea.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茶叶网(www.agrotea.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茶叶网(www.agrotea.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茶叶网”(www.agrotea.com)联系。

热点新闻

·婺源绿茶:千年茶乡的匠心之作
·勐腊县: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陕西省安康市:秦巴明珠续写香茗传奇
·湖南双牌:苦瓜红茶受欢迎(图)
·临沧创新思路造“天下茶仓”(图)
·云南绿春县:一片茶叶的“致富经”(图)
·信阳浉河区:茶乡的“扮靓秘方”(图)
·上半年农民收入增6.6%,农业农村经济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