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市场流传一句话,“西湖有龙井、湖南有金井”。
地处湖南长沙县、平江县、浏阳市、汨罗市等地交界处的金井镇,坐拥“十里湖面、百年古井、千年古寺、万亩茶园”,是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省茶叶专业乡镇,自古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该地在西汉时期便开始产茶,到宋代达到鼎盛,明末清初,湘茶崛起。千百年来,金井茶文化与湖湘文化相互渗透,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让该地成为著名的“茶乡小镇”,绿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金井茶不仅保持传统特色,“有机种植”,更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形成了茶旅融合特色产业化之路。
跑出来的全县第一个湖南“老字号”
“凭良心做产业、做品牌、做口碑,一定会有回报的。”回忆起经营茶厂的点滴,65岁的金井茶业董事长周长树感慨。
上世纪50年代,金井镇近40家茶厂中,金井茶厂最为特殊——它创办于1958年,改革开放前有一线员工300人,年产值达百万余元。1981年,金井茶厂拥有2000余亩茶园,每到采茶季节,采茶劳动力急缺。在湖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帮助下,茶厂从日本进口采茶机三台,培训机采技术人员三人。全省机械化采茶从此推广开来。
作为最老一批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长沙县第一个湖南“老字号”金井茶厂1984年就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国家质量奖。也是江浙茶厂的“大后方”,茶厂主要生产欧美消费者喜爱的红碎茶,将半成品供给江浙茶厂出口创汇。“当时一吨红碎茶价值数千元。”周长树说。
在金井镇土生土长的周长树,喝着金井茶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对茶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当过生产队队长、民兵排长,也在造纸厂、塑料厂工作过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安排到金井茶厂任书记,从此成为一个真正的“茶人”,一干就是几十年。
1997年,周长树接手茶厂时,茶园只有几百亩,茶厂年产值也只有300万元左右。“一开始我对这个厂不是很了解,但我有信心管理好,并坚持下来,市场就慢慢打开了。”
为开拓金井茶叶的市场,周长树曾戴着草帽拿着茶叶跑到各个单位,拿出产品让人评估。这一跑就是几年,从改制前跑到改制后,一步一步把品牌跑了出来。
金井茶能有今天的发展不仅与地理位置占优有关,还得益于一群科研人员。周长树回忆,1954年,中茶公司安化茶叶试验场(湖南茶叶科学研究所前身)转移到长沙县高桥镇,距离金井茶厂仅几公里。科研所场地有限,科研人员便在金井茶厂试验,培育的良种第一时间便为金井茶厂所用,扦插技术、无性繁殖技术等领先其他茶厂10余年。
改革开放后,这批科研人员积极性大增,主攻国内消费者喜欢的卷曲型名优绿茶,其成果白毫早、湘波绿、槠叶齐、碧湘早至今仍是湖南绿茶行业的主打品种。上世纪90年代,金井茶厂产出的高档茶叶售价达350元/斤。
如今,金井茶业拥有厂房面积2.61万平方米,拥有茶园面积近10万亩,有良种茶无性繁殖基地150亩,带动茶农5万多人,另有红茶、绿茶、名优茶加工设备450台(套),下辖6个加工厂,12个工区,年加工茶叶能力7000吨,年产值达到4.6亿。
村中的茶博园里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一座安静得连水都看不到多少波纹的小镇。”一名在金井镇游玩的游客感叹。
“这里不仅是茶乡,也成了旅游目的地。”湖南湘丰茶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胡玲表示,每年春夏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感受这里最好的方式是用嗅觉和听觉。闻起来,空气中茶香、花香、稻香、果香,处处飘香,听起来,蛙声、虎啸声,声声入耳。”胡玲介绍,湘丰茶博园拥有3700余亩国家标准化有机茶园,在这里既可骑车穿行,又可拾阶漫步,体验采茶制茶,尽情赏茶品茗,顿觉身心舒畅。
湘丰茶博园位于金井镇湘丰村,包括湘丰茶园、三珍虎园、西山花园、猕猴桃果园、农家菜园五大支柱产业。湘丰茶博园的露营大会,一天涌入1.2万人次游客,去年一年,湘丰村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
站在田间,湘丰村党总支书记林金良介绍,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在湘丰村,茶博园、花园、虎园……这样的景点不在少数,一个新的产业已然成形。
截至2017年末,湘丰村已流转土地2315亩,实现土地流转的农户在村里企业务工的年收入达到8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年初的8.5万元增加到年末的38.5万元。
金井茶业也在原来茶叶种植和加工的基础上,按照休闲旅游、亲子体验的模式,注重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如今,金井已不仅仅是茶业生产基地,而是一个茶叶产业的全产业链,建有茶文化公园、茶文化旅游景点、茶文化科普中心等。近年来,金井镇以“清和金井”的茶文化精髓为主线串联各大要素打造“全域旅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茶旅经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