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冷水关镇茶园村新发展的茶园里,到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从外地运来的茶苗,先修剪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再一株株栽植到地里。去年冬季栽下的茶苗,已经有50多厘米高,排列整齐,长势良好。
“新茶园没发展起来之前,原来的茶山成了荒山,我们村叫茶园村,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却不产茶叶。”村民洪中书说。
“二三十年前,我们这里的茶叶还是很多的,后来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不好、茶园老化等因素导致茶产业衰落,茶山逐渐荒弃。”洪中书说。
没有茶叶的茶园村,山多地少,经济收入单一,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没有交通优势,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茶园村怎么发展?
当地有着较长的种茶历史,加上地处高山,生态环境良好,种出来的茶叶品质不错。于是,该村决定重拾荒废了20多年的茶叶产业。
虽然是重拾“旧业”,但他们却换了新的发展思路,即:业主带动,抱团经营。村里引进重庆古道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该村启动建设生态茶园项目,成立了茶缘春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通常公司发展产业多会选择一次性“买断”土地使用权,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而古道茶业是采取发展“股东”的方式,实行股份制,把农民变成自己的“合作伙伴”。
“公司占50%,集体占10%,农户占40%。”古道茶业负责人罗元兵说,村民只需要将公司所需土地入股,便可享受分红。前3年是茶苗的生长期,公司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并聘请村民栽种茶叶,村民有务工收入。
3年后茶园投产,茶园经营权收益权归村民。公司按各等级鲜叶的市场价格保质保量收购,村民就有了茶叶收入,公司还将基地所产生利润的15%分红给村民。
罗元兵介绍,公司一亩地将投入3800元。
公司投入大量资金,3年后茶园收益归村民,公司图的是什么呢?
罗元兵说,他们图的是稳定的鲜叶来源和有保障的茶叶品质。他说,茶叶的品质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价格。以前,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请村民来打工,但茶园并不是村民自己的产业,当“甩手掌柜”投入精力有限,品质难保障。采茶季如出现请人难,茶叶质量存在很大的风险。现在采取“业主出资农户出力”这种模式,前期业主负责购置、栽种茶苗以及管护,茶叶开始产出后就交给村民自己管理,能够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罗元兵介绍,村民在享受优越条件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义务,那就是保证茶叶的数量和质量。村民种植茶叶的亩产量参照每年的平均值,如果数量低于40%、质量不达标,他们就把经营权收回来承包给另外的人。也就是说,如果茶叶管护不好,村民每年只能得到土地流转的费用。
“我们通过争取农委的专项资金、扶贫项目资金等用于茶叶产业,并在交通、水利等方面进行配套。”冷水关镇副镇长彭兵介绍,茶园村计划3年内发展茶叶1000亩以上。
为了让村民感受发展茶叶产业带来的实惠,今年春天,该镇组织茶园村的10多位村民,前往四川雅安名山区茶叶基地“取经”。
了解了茶叶品种、市场行情和茶叶基地建设情况后,村民亲身体会到,名山持之以恒地发展茶产业,经验值得学习。更让村民们感叹的是,当地不仅把茶叶产业发展壮大,而且还把茶山也打造为卖点,开发出一系列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的商品。这一切都让村民们备受鼓舞。
茶园村“第一书记”胡卫红表示,“小茶叶”也可做“大文章”,发展茶业只是开始。下一步,茶园村还将扩大茶园规模,发展茶文化旅游经济,托起村民的致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