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本是农闲时节,可这段时间在贵州省湄潭县金花村的“七彩部落”乡村旅游景区,不少茶农却在忙着新的活计:编草鞋、画农民画。
走进一家名叫草根艺苑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手工作坊,只见屋内十多台木马排开,几十名妇女正拿着麻绳练习如何加快编织进度。47岁的安志琴已是一名熟练工,一天能编六七双草鞋。
“以前农闲了只能打麻将,现在除了有工资,我还入了股,有分红。”安志琴告诉记者,两年前,因为要管护茶园她还是兼职,现在茶园租给了别人,她可以专心在公司务工。
在草根艺苑公司负责人、金花村村主任刘建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成品展馆,在柜台上摆放着一双双质地柔软的手工草鞋,上面还搭配着几种颜色不同的绢花,十分时尚,一双售价从128元到188元不等。
“以前好多人觉得又土又丑,但经过改良,你看多潮!”刘建顺说,去年8月他去上海参加一个工艺品展会,带了100双,结果第一天就卖完了。目前通过和景区合作销售等模式,顾客回头率能达到百分之五六十。
“如今是返璞归真、忆苦思甜的年代。”在他看来,当年红军长征时就穿着草鞋爬雪山、过草地,草鞋已经成了一种艰苦岁月的历史符号,很能勾起人们的回忆。所以,开发充满乡愁情结的本土文旅产品,一定有市场需求,而且近年来日益火热的全域旅游也在倒逼着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湄潭县,近年来大力推广茶产业,金花村也发展了6800余亩茶园。“我们这里好山好水,游客来玩了,把什么带走呢?”刘建顺心中一直装着一道思考题。
和他一样,金花村村支书冯燕青一上任也在反问自己:同样是种茶,附近龙凤村、核桃坝村为何发展得那么好,怎样才能多一些增收渠道,也变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多次开院坝会后,村里决定改变观念,另辟蹊径。2015年,县里正好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住时机,大清沟的73户村民集资成立了七彩部落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率先进行“人人是股东、户户能分红”的探索。
冯燕青说,在群众的积极配合下,2015年5月景区就开始投入运营,名声打响后,乡村餐馆、宾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旅游收入已经超过种茶收入。
“我们的村民是白天当老板,晚上当演员。”冯燕青笑着说,每到重要节日,还有农民走秀、篝火晚会等节目。此外,村里还专门组织了农民画培训班,大家在创作时,都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哭嫁》《傩戏》《跳花灯》等艺术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周边县市酒店装修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