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垦茶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早在上世纪70年代,垦区共45家农场种茶,建立了37家茶厂,拥有11万亩茶园,“远洋牌”红碎茶一度远销海外,茶产业发展可谓盛极一时。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及产业结构转型,海垦虽留存有近万亩茶园和种茶优势,却因资源相对分散、品牌意识薄弱、市场创新能力不足等掣肘,使茶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眼看着海垦茶风光不再,产业发展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6年,海南农垦五指山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茶业集团)成立,扛起了振兴海垦茶产业的大旗,通过整合资源,丰富产品线打造品牌,拓宽营销渠道,促进垦区茶产业协同发展,提升科技水平,海垦茶产业由此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冬日里的白沙茶园,青翠欲滴,风景如画,几场冬雨细密地掉落在茶树上,催得芽尖吐绿,茶香沁人。恰到好处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加速了白沙绿茶春茶的生长,也给坚守这方茶园的人们带来了收获的希望。
早上3、4点钟起床,到茶园采摘整整一箩筐茶青,再匆匆赶往收青点称重,然后忙不迭地吃午饭,紧接着又要开始下午的采茶工作……这样的辛勤劳作,海垦茶业集团白沙茶叶生产基地七队茶工龙九兰坚持了30多年,从妙龄少女时跟着姐姐学采茶,到熬白了青丝累弯了腰,虽然现在手脚不及年轻时快,但执着于采最鲜茶的初心却始终如一。
“像龙九兰这样的一线采茶工,公司里还有很多,正因为他们的坚守,尽管这些年海垦茶产业发展几经波折,但白沙茶园的面积、产量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白沙茶叶公司总经理袁清南从15岁开始到茶厂工作,伴随着企业一同成长。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白沙绿茶年产量在200吨以上,去年白沙绿茶年产量350吨,透过这个数字便可知一二。
与采茶工同样的坚守,还来自海垦制茶工人。今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符小琴,是琼中乌石白马岭分公司岭头茶厂高香茶班班长,也是海垦制茶工人的代表。她从事茶叶加工已有18个年头,带领高香茶班反复研究、试验,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艺,相继研发出一批茶叶新品,实现茶厂产品结构向多元化、高端化转变。
从过去用手工揉捻机、杀青机和烘烤锅炉加工茶叶,到如今实现机械化流水线作业;从最初的简易包装,到开发出不同档次的茶叶产品,海垦千余名采茶工人和137名制茶工人,以做海南好茶为使命,秉承着一颗匠心,为这份产业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
“白沙、乌石、五指山、南海、母瑞山等5个茶叶生产基地,正是海垦茶人坚守的阵地和保留下来的‘革命火种’,我们要把它们传承好。”海垦茶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锦源说。
手握着这些宝贵的资源,面对亟待复兴的海垦茶产业,海垦茶业集团丝毫不敢懈怠,集团成立后迅速把原来各自为战的垦区茶叶品牌整合起来,将“白沙牌”“白马岭牌”“金鼎牌”“南海牌”四大茶叶品牌作为子品牌,统一打造“海垦茶”主品牌,开始抱团闯市场。
随着“单打独斗”变为“集团军”作战,海垦茶业集团整合茶业资源的成效也在逐步显现。垦区茶业规模不断扩大,茶产业经营收益日益提高,海垦茶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