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一株山油茶苗,在欧美被誉为‘东方橄榄油’,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最重要的是,油茶盛产期长,只要抚育管护得好,自第四年投产后,可有连续30年以上的盛产期。可以说,种一片油茶林富裕一个家。这是一条十分适合我们十万大山山村脱贫致富,且能吸引劳力回流主事、构建和谐幸福乡村的好路子。”近日,广西艺高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绍添,乐呵呵地向记者讲起了与农户共同发展山油茶种植的故事。
近年来,防城港市十万大山腹地面临着一个窘境——山林无人经营。谢绍添说,受信息断层等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大都进城务工,只剩老小病弱留守村里。留在村里的人除了种点果蔬自食,其他生活开销大都依赖家庭劳力进城务工收入补贴,山上曾被当地人誉为“摇钱树”的八角、肉桂林也沦为了“野”树。这种离散式的生活状态,大多只能糊口,在市场用工情况不好时甚至连日常开销都难,更别说脱贫致富,而且还给学龄子女的管护、教育等带来诸多问题。
这一境况,谢绍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说,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山里的许多农户却空守着一大片山林不会利用,着实可惜。为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道路,谢绍添与广西林科院专家多次奔赴区内外油茶种植区调研。经过对土壤土质、光照、降雨、气温等一系列数据的研究、论证,他们认为,十万大山腹地山区适合发展山油茶产业,且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遂决定与农户合作,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产销一条龙的模式进行经营。
防城区大菉镇百里村唐上其夫妇,是较早加入种植山油茶行列的农户。唐上其家有20多亩林地,以前没有种植概念,守着“金山”而不自知。看着别人从事建筑工赚钱,他就跟着出门务工去了。随着年纪增长,做建筑工有点力不从心,唐上其想起了被自己“荒废”的那片山林,希望让“金山”产金。当他知道谢绍添正在发展山油茶种植,便找上门寻求合作。
2017年初,唐上其加入与艺高公司合作的防城区六茂永晋种养专业合作社,入股16亩山林发展山油茶种植。唐上其说:“我们的合作模式是我负责提供山林,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全部都交给公司,包括前期的清理山林、开防火带等,都不需要我们或者合作社再出一分钱。三年后进入试花期了,公司又把山林交还给我们管护,所有收成归我们。”
谢绍添补充到,他们实行的合作模式是根据农村劳力不足、资金困难、技术薄弱等特点推出的代种代管种植、合作种植。到了成林试花后,再交还农户、合作社接续管护、抚育,收成归农户、合作社所有,公司负责按市场价收购茶果。谢绍添认为,采取这种合作方式,减轻了农户的负担,且利于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谢绍添说,像唐上其这种有劳动力的合作社成员,公司会优先聘请他们务工。以唐上其为例,闲暇时根据要求管护或种植山林,公司还会给他结算工钱,一年下来也有一万多元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艺高公司发展的山油茶是经改良培育的良种山油茶,亩产出油率达40公斤以上。良种油茶属小乔木,成树不高,老幼妇孺都可方便采摘茶果,或是在地上捡拾茶籽,可充分使用家庭劳动力,使得所有家庭成员都可能成为项目的有效劳动力,都能获得收入。据测算,一个劳力可管护、抚育20亩良种油茶,亦可一家老少齐上阵,年纯收入达6万元以上。
这种合作模式受到了农户的普遍欢迎。如今艺高公司已在防城区大菉镇百里村开展推广种植山油茶300亩,同时在那良镇建设了一个1200亩良种山油茶示范区,聘请附近工人70人。
看着周围越来越多农户加入合作社,防城区大菉镇百里村唐国盛也申请入股8亩山林。唐国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上有高龄老母,下有年幼孩童,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人身上。但由于他身有残疾,每月收入不高,生活很贫困。看着这8亩的山油茶苗,唐国盛搁在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一半。
2018年7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防城港市油茶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至2020年,实现全市油茶新造林面积15.0万亩。这一计划的出台,更加坚定了谢绍添走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他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建设集油茶育苗、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同时加强与部门的深度合作,促进形成林业企业争抢入驻、合作社主动参与、林农积极种植的发展态势,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努力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防城港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