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几片茶叶,投入经沸水洗涤过的杯中。接着倒入90度左右的开水,先续水三分之一,透过玻璃,只见嫩绿的叶片吸收了水分逐渐变软,云烟袅袅的水汽中弥漫着淡淡的兰香。随后,续入余下三分之二的水,茶叶随水流跳动,最后立于水面。此时的茶叶在水波中舒展开来,犹如春风拂绿的嫩叶,在水中静静地呈现。
“太平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她兰香高爽,滋味甘醇,具有独特的‘猴韵’。”沏茶者名叫方继凡,是黄山市猴坑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也是黄山市黄山区新民乡猴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作为一名茶商,他用了二十七年将太平猴魁从一个小山村推广至全世界——“猴坑”牌太平猴魁作为国礼先后被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品尝。
作为一名村支书,他带领猴坑村茶农从2005年的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3.2万余元,太平猴魁的价格也从200多元/公斤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元/公斤。曾经落后贫穷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在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脚下,隐藏着一个用猴坑命名的小山村。这里盛产一种叫做太平猴魁的茶叶。1915年,太平猴魁创始人、方继凡的先祖方南山远赴重洋,携猴魁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获得国际金奖,太平猴魁从此走出国门。然而,由于产量低,长期囿于“贡茶”角色,多年来正宗的太平猴魁只闻其名鲜见其踪。
“八九十年代,市场上很难找到正宗的太平猴魁。”方继凡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90年代前后,他在南京的茶行里看到苦丁茶被当作猴魁出售。而在北京,很多茶商错把毛峰当成猴魁。
彼时,猴坑人方继凡刚刚退伍不久。1982年参军走出大山,1986他年退伍归来,被安排在太平县(现黄山区)汽运公司工作。两年后,方继凡辞职创业,办过饲料加工厂、养鸡场,开过农业技术服务部,但均以失败告终。为了躲债,他连续五年没回家过年。“除夕夜万家灯火,我一个人在鸡棚里守着鸡粪迎来新年。”个中艰辛只有方继凡自己知晓。
失败并没有击倒他。凭借在部队里磨练出的那股韧劲,屡战屡败的方继凡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终于挣得了第一桶金。
口袋渐渐鼓起来的方继凡心中有一份振兴太平猴魁的执念。自幼学习植茶与制茶的他,对家乡的茶叶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1992年,他注册成立了新明猴村茶场,开始了振兴太平猴魁茶产业的创业之路。
太平猴魁历来产量不高,普通消费者知之甚少,销售难是公司初创时的最大问题。“方总那时连自己亲兄弟家的茶叶都卖不出去,公司靠边卖茶叶边卖渔具维持经营。”方继凡的创业伙伴,猴坑茶叶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胡新华对创业之初的艰辛印象深刻。
正宗的太平猴魁两叶抱芽,扁平挺直,形如橄榄,与当时人们对绿茶小而尖的印象大相径庭。方继凡回忆,1998年他去北京推广太平猴魁,茶商看到后以为是梅干菜。“带了一百斤茶叶,最后卖出去不到二十斤。”
多次碰壁而归,方继凡偶遇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家王镇恒教授。王教授一阵见血地指出:猴魁要走品牌发展之路。一语点醒梦中人,2001年,方继凡几费周折,花高价赎买商标,成为“猴坑”牌太平猴魁商标的合法持有者。同时,他开始广泛参加各种展览会,利用多种途径推广太平猴魁。
2001年,猴坑公司参加“中茶杯”名优茶评比,荣获全国一等奖。2002年,猴坑公司参加芜湖国际茶博会,荣获茶博会金奖。在茶博会现场,方继凡果断拿出200斤优质猴魁免费给游客品尝,这种像“树叶”的茶叶一下迷住了众多茶客,太平猴魁一时声名鹊起。
“只有好品质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当“猴坑”牌太平猴魁名声打响后,方继凡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在茶叶的品质上苦下功夫。作为太平猴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继凡坚持祖先的传统技艺手法,如鲜叶的“四捡八不要”、炭火锅式杀青、竹制烘笼等核心技艺,确保了猴魁的传统品质。
如今的猴坑公司,已经成为生产、加工、经营太平猴魁系列茶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8年的销售收入达1.95亿元。从放弃安稳工作到白手创业成功,方继凡认为,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四年部队生活的磨砺。
“四年的军旅生涯让我在面对挫折时能保持清醒,勇于向前。”方继凡说。
2005年,方继凡在村“两委”换届上并未主动提名,却被村民自发推举为猴坑村委会主任。是做董事长专心经营渐有起色的生意?还是做村里的“家长”,挑起带领全村百姓致富的重担?方继凡毅然选择了后者。
猴坑村位于太平湖畔,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山村。虽然正宗的太平猴魁产于此地,但由于大山阻隔,通往外界的山路蜿蜒崎岖,内部很多村组互不通路,只能靠坐船通联。受制于恶劣的交通状况,当地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需要钱,而当时猴坑村的集体经济几乎为零。面对困难,方继凡不等不靠,一方面积极与上级领导争取资金,一方面自筹资金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修路那段时间,方书记每天早出晚归到现场指挥,一个月不到鞋子都跑裂了口。”猴坑村的老会计李宁生对当初修路的情景记忆犹新。更让他感动的是,修路时遇到纠纷,方继凡总是亲自去调解,即便碰到刁蛮的村民,他依然不发脾气、耐心劝说。
“你说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总,谁信?他就是个接地气的村干部。”李宁生感叹。
在方继凡的带领下,猴坑村的12个村组有8个实现“村村通”,通往新民乡的道路也得到修缮。与此同时,方继凡还带领村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拆除旱厕、建起猴坑茶文化广场、修建新村部……猴坑村这个曾经落后闭塞的小山村,渐渐焕发新颜。
为了村子的发展,方继凡发挥了拼命三郎的劲头。2012年,已经兼任村党总支书记的他出差归途中遭遇车祸,断了六根肋骨,腿部三处骨折,抢救了一周才转危为安。
可谁能想到,仅仅休养了半年,方继凡就坐着轮椅出现在村部。而迎接他的,是一场特大暴雨灾害。
2013年6月30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席卷了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猴魁核心产区新明乡猴坑村的受灾情况尤为严重,最大降雨量达到每小时300毫米。村民刘宗华回忆,在大雨的冲刷下,村组间的道路出现多处塌方,许多村民家的一楼甚至二楼被泥石流堵塞。提前接到汛情通知的村两委紧急组织抢险队疏散群众。
作为西二村民组的组长,刘宗华参与了抢险队。令他惊讶的是,抢险队中居然出现了方继凡的身影。“方书记拄着拐杖,行走不便,却在一线指挥疏散。为了村子,他真是拼了!”
幸运的是,在方继凡和村干部的带领下,猴坑村全部人员及时撤离,无一人伤亡。
“猴坑是生养我的故乡,不论是从情感还是工作上我都有责任让这里富起来。”对于这片土地,方继凡有着深厚的感情。
自2005年担任村委会主任后,方继凡将“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的现代农业企业和茶叶产业化模式引入村里,与茶农签订产品定购合同,扶持茶农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苗。他还无偿为茶农提供茶用药品,带动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在茶叶制作上,方继凡的猴坑公司与茶农形成制茶联合体,改善传统技艺、统一制作标准。每年茶叶开园采摘时,他都派猴坑公司的专业人员上农户家现场指导、传授技术,保证了太平猴魁的品质。
此外,本着“地域大保护,核心小保护”的原则,村“两委”与村民和当地派出所制定了《村民公约》和《警民共建》,禁止任何人将外地的鲜叶和干茶运往本地进行加工销售,从而确保了原产地太平猴魁的纯正性。
2013年开始,茶叶市场行情低迷,“卖不出去、卖不上价”困扰着当地茶农。为了帮茶农拓宽销路,稳定茶叶价格,方继凡做出发展电商的决定。他以市场价收购茶农的茶叶,却几乎不加价的在网上销售。
猴坑公司电商负责人唐健起初对方继凡的做法十分不解。“方总要求按市场价收购再以市场价卖出,但电商的平台费和包装、物流等成本完全由公司贴钱。”这种情况下,猴坑公司每卖1000万元就要亏损250万元。
“行情差,市场价本来就不高。我是公司老板,更是一村之长,不能做压低收购价再高价卖出的事。”方继凡坦言,作出这个决定不是以董事长的身份,而是以猴坑村“家长”的身份。在他看来,市场不好,企业远比普通茶农的抗风险能力强。这个时候不能只想着企业利益,为茶农止损才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太平猴魁的市场价格逐渐趋于稳定,这与方继凡给茶农兜底保价密不可分。2015年,茶叶市场迎来又一波低潮,猴坑全村共有近五千斤茶叶滞销。茶农姜健康家里也有二百斤茶叶卖不出去,全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方继凡得知村里的情况后,当即安排猴坑公司组织收购组赶往村里,以比市场价每斤高出一百元的价格收购茶农茶叶,成功保护了原产地猴魁价格的稳定。
“方书记用企业的钱贴补我们茶农,帮我家挽回了两万多元的损失。”对方继凡兜底收购的举动,姜健康十分感激。
而在方继凡眼中,茶农与猴坑公司是相辅相成的。猴坑公司的发展,有赖于猴坑村茶产业的发展,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据悉,2018年,猴坑村核心产区的极品干茶价格高达1.2万元/公斤,普通猴魁的最低价格也达到800元至1000元/公斤。随着茶叶价格的攀升,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也有了质的飞跃。猴坑村茶农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的2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3.2万余元,足足翻了十倍还多。
“致富路上一个不许少。”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在方继凡的倡议下,猴坑村于2011年设立党员互助基金,为贫困群众提供帮扶慰问,至今已累计帮扶780余户,发放帮扶资金15000余元。
“从2017年开始,猴坑公司与村里的贫困户签订茶叶订购合同,指导他们按照公司种植和制作的规范要求生产茶叶,公司同时承诺三年内按照高于市场价10%至20%的价格上门收购,三年后再按市场价收购,帮助贫困户增收。”方继凡告诉记者。
2017年底,猴坑村顺利实现44户85人整村脱贫出列。对于未来,方继凡希望通过发展茶文化旅游,将猴坑打造成全国生态名茶第一村。在方继凡和全村百姓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猴坑村人走上了以茶为媒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