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约150亩的白茶育苗基地里,百来名村民在技术人员的带领指导下抢抓农时;不远处,一幢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左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与此同时,邻镇一幢24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内,机器已经安装到位,即将启动生产……
这朝气蓬勃的一幕,已成为目前恩施咸丰县曲江镇的常态。自2017年杭州市余杭区开始对口帮扶恩施州咸丰县以来,一场整合余杭资源,全方位对口帮扶咸丰县产业扶贫的脱贫攻坚战就此打响。
让余杭的茶香,同样飘在咸丰的大地上,就是这场战役的第一步。
小小一片白茶,开启咸丰产业扶贫攻坚战
一场汇聚两地之力的脱贫攻坚战,为何要从小小一片茶叶开始?
自古杭州出好茶,西湖龙井、余杭径山茶,安吉白茶,各自闻名天下;而千里之远的咸丰县,也是“湖北省乌龙茶、红茶第一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可以说,茶产业是咸丰农业最具特色,最具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也是落实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几年前,咸丰县委县政府就提出,要在“湖北乌龙茶第一县”的基础上,打造湖北唐崖白叶茶第大县,生产更加适合当地气候的优质白茶原材料。所以2018年4月,余杭区派驻工作组到咸丰深入调研相关扶贫协作工作时,在“茶”上做文章,就已成为两地共识。
发展茶产业,第一步,就是解决茶苗采购及价格成本问题;咸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安茶集团下属的安吉晶品茶场,落地了“白叶茶全产业链精准扶贫PPP项目”,分别在咸丰县曲江镇、唐崖镇和活龙坪乡落实了合计520余亩茶苗培育基地,先后提供咸丰茶产业发展所需茶苗达到5千余万株。今年,基地的茶苗培育总量将增加到1亿株以上,可发展种植5万亩以上。
2018年,在两地合作共建的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区内,政府还专门投资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轻基质培育白茶苗圃。
大力开展基地育苗、标准化种植、组织化管理、产业化加工和品牌化销售茶叶全产业链建设……目前,咸丰县茶园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3.7万亩。
扶贫扶智更扶志,茶农“半夜带着矿灯去挣钱”
在咸丰,本地茶叶加工力不足,是制约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咸丰一年的茶加工能力仅 10 万亩左右,完全不能满足本地茶农的需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从2017年起,余杭共投入1750万元帮扶资金,援建了14个村级茶叶加工厂。这其中,1.5万方左右的标准厂房在今年春茶季就可落成投产,预计可以解决近约10万亩茶叶的就近收购加工。
同时,咸丰县也在大力落实州县两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通过出台政策、组织多形式多渠道招商推介活动等,积极引导浙江茶企前来投资。目前,有多家浙商来咸丰注册、投资或入股企业,仅2018年就新增年度投资 4875.6 万元,直接带动了117名贫困人口脱贫。
外因建设做好,内因建设也不能丢。咸丰坚持将扶贫与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茶产业建设中:一方面积极组织从事茶产业的致富带头人赴杭州和余杭培训学习,另一方面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前来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手把手帮带茶农。
如今在咸丰,茶园里的粗放式种植管理已被覆膜技术取代,手工剪刀、手工炒茶不见了,茶农也用上了全自动化茶叶修剪机、全自动化炒茶机,尝到了科技种茶的甜头。
“很多茶农以前怕苦不愿做,现在每天半夜带着矿灯去茶园挣钱。”咸丰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拿下义乌森博会金奖,“唐崖茶”品牌正渐渐走向全国
在咸丰,目前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的人口有14.2万人,超过全县三分之一人口,地方自主品牌“唐崖茶”,也已经培育完成。
如何将自家的好产品介绍出去?咸丰围绕杭州恩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抓“硒品入杭”的总要求,选择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余杭开设免费展示展销门店,打通咸丰农特产品入杭通道。另一方面建设咸丰余杭电商产业园,完善电商运营和营销体系,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如今,在京东和天猫上,都能购买到“唐崖茶”各类茶叶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在义乌第十一届森博会上,咸丰的代表产品“唐崖白叶茶”,一举夺下金奖,进一步打响了咸丰“唐崖茶”在杭州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下一步,咸丰县还将按照既定的产业战略规划,继续深化东西部扶贫产业交流协作,落实帮扶资金和项目,扩大招商引资和电商扶贫,发挥两地产业优势互补,沿着三产融合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继续有序推进咸丰茶叶全产业链发展,争取把咸丰建设成茶产业全产业链示范、产业精准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西部样板和乡村振兴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