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青山绿水相依,生态环境优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天然生物资源基因库”“中药材之乡”等美誉。近年来,汉滨区以大竹园、双龙、瀛湖、流水、晏坝、牛蹄等镇为核心,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推进茶旅深度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目前,汉滨区茶园面积18.1万亩,培育茶叶加工企业45家,年产量5800余吨,茶叶总产值超过10亿元。该区富硒绿茶、红茶、白茶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跻身陕西茶产业大区行列,茶叶成为当地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四月的安康,千山吐翠,茶叶飘香。记者走进茶园,去探访茶业创业者的故事。
刘刚:帮扶贫困户113户433人
位于汉滨区流水镇的刚子茶叶合作社,茶园就在瀛湖库区周边。放眼望去,茶树郁郁葱葱,铺满了起伏的山坡。虽然下着细雨,却挡不住人们的热情,不时有人来游茶园、买新茶。
“农业投资大,收益慢,我花了10年时间做茶业,今年才有利润。”谈起过去,合作社负责人刘刚感慨万千。2009年,刘刚看到家乡的高速路即将建成,也看到近千亩的茶园撂荒,于是开始流转茶园。
2010年,刘刚购进制茶设备。2011年,工厂生产出茶叶产品,但品质不好。2013年,茶园一直不见效益,刘刚打起了退堂鼓。
2014年,刘刚获得安康市财政局的50万政策扶持资金,才得以继续发展。2015年,刚子茶叶合作社发展到茶园1300多亩,年产茶2000多公斤。目前,茶园累计完成投资790万元,完成976亩的土壤改良、茶园低改和100亩密植茶园栽植。
几年来,在刚子茶叶合作社的带动下,流水镇新发展密植无性系茶园3700余亩,点播4000余亩,茶园面积发展到1万余亩。
刘刚把茶园原农户召集起来,让26户贫困户入股,每年有8000~10000元不等的固定收益。同时,他通过机械化加工提高茶叶品质,提升茶鲜叶价值,帮助茶农增加收入。每年,合作社支付茶园管理人工费40余万元,收购茶鲜叶50余万元,使该村流转户人均年增收千余元。贫困户周长发给记者说:“我一天可以采1.5公斤鲜茶,每公斤卖到60元,每天挣100多元,一年仅采茶收入就能增收5000元左右。”现在,合作社帮扶贫困户113户433人。
在春茶鲜叶收购季,为了提高茶农收益,刘刚要求合作社在向贫困户收购鲜叶时,将收购价上调5%。
单林江:把“伤心茶”变成“开心茶”
侯运来是大竹园镇二联村的贫困户。这几年,侯运来与林江茶叶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务工合同,每年大约有120天在合作社采摘茶叶、除草、施肥,一年收入1.5万多元。
说起现在的生活,侯运来一脸笑容,他说:“如今在合作社上班,一家人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越过越有奔头。”
粮茶村的低保户胡启正告诉记者,在加入合作社之前,由于粗放式的小作坊经营,采摘的茶叶价格低还卖不出去,村民称之为“伤心茶’。合作社负责人单林江介绍,村民加入合作社后,他们派技术员指导社员标准化种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鲜叶价格比原来高了一倍多。如今,“伤心茶”已变成“开心茶”。
“由于茶叶产业发展好,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种茶。这样的现象,在大竹园镇越来越多。”单林江说,“合作社按照茶农的需求,组织技术力量,通过田间课堂、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学习方式,为贫困茶农免费提供优质茶苗和全程服务。与此同时,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统一采购良种茶苗,无偿提供给贫困茶农种植,还免费提供杀虫灯、黄板等用于防害灭蛾。”
据了解,合作社积极探索“茶产业+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引导建设高标准茶园和休闲娱乐设施,打造融采茶、制茶、品茶、购茶、餐饮、休闲为一体的茶园生态旅游精品景区,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新天地。
王衍成:用22年研发“陕茶1号”
“陕茶1号”从孕育到诞生,汉水韵茶业公司董事长王衍成用了22年时间。从1992年开始茶叶无性系品种的选育,到2014年获得国家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陕茶1号”成为我省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茶树新品种。
目前,“陕茶1号”示范推广以汉滨区为中心,辐射陕南3市15个县、全国6个省示范区推广种植。就是这样一棵小小的茶树,正在改写安康乃至陕西的茶业格局。
目前,“陕茶1号”推广面积6万余亩,年繁育种苗突破1亿株。能让“陕茶1号”破茧成蝶,成为一个植物新品种,王衍成依靠的是心中恒定不变的科学态度和坚定信念。“凭兴趣做茶叶,心中有一盏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王衍成说。
1992年,王衍成带着团队,在紫阳茶叶研究所200多亩茶园里,寻找可以培育的优良单株。就在紫阳选定了两个单株后的第二天,王衍成在家乡双龙镇发现了一棵上百年的茶树,芽叶比之前选定的单株更优良。之后,光观测母树的发芽期,王衍成就花了3年时间。
王衍成说:“‘陕茶1号’的主要优势,一是茶苗成活率高,抗病抗寒能力强,成活率都在90%以上,而普通茶苗成活率多数在70%上下;二是投产见效快,一年种,二年采,三年达产;三是茶叶品质好,色绿、汤清、味鲜、香浓、耐泡,口味柔和纯正,适销群体广泛。”
现在,双龙镇家家户户种上了“陕茶1号”,每亩地光剪枝茶农就能收入近万元。“一到栽苗子的季节,一些茶农为茶苗争得面红耳赤。”王衍成笑着说,让乡亲因“陕茶1号”致富,是他的一个初级目标。按照省上的规划,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要达到280万亩,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100万亩以上,“陕茶1号”在这个过程中将有更大的担当。
22年的辛勤耕耘,成就了“陕茶1号”新品种,也成就了王衍成的人生梦想。用22年的时间专注干一件事,王衍成说这仅仅是开始,“陕茶1号”真正能在秦巴山区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引领茶叶产业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这才是他的最终目标。
满山春茶正飘香,茶农上山采茶忙。如今,茶叶产业已成为汉滨区产业脱贫的样板,成为当地村民精准脱贫的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