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前两天,黄山区新明乡猴坑村一片忙碌景象:身着统一服饰的采茶工在山间茶园来回穿梭,手指轻摘将鲜嫩的叶片纳入手中丢进背篓;在一栋栋民宅里,茶园的主人们忙着让茶工将鲜叶收拢在自家条桌上。 “今年的猴魁产量比往年多了、品相也好,肯定能卖上好价钱!”眼瞅着能有个好收成,村民方观九笑逐颜开。
记者了解到,3年来,黄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强化绿色价值取向,通过改造茶园、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进茶旅融合等方式,结合产业扶贫,在做大做强“茶经济”上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底,该市茶园面积76.1万亩,茶叶产量3.73万吨,产量较2016年增长12.3%;茶园亩收入4505元,全市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4898元,较3年前增长13.1%。
打造高效生态茶园
秉承绿色增产增效的目标,黄山市从2016年开始,就着力推进老旧茶园改造工作。据介绍,该市当年共建成百亩以上连片生态示范基地12片,面积1.2万亩,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1万亩,建设生态高效茶园3.2万亩,改造低产茶园5万亩。
2017年,该市又开展全产业链有机化试点示范,推行立体种植,新建百亩以上连片生态示范基地11片。以祁门县为重点示范区,积极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以六百里公司桃源基地、松萝公司琅斯基地等为样板,开展茶叶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推广;去年,该市在祁门红茶、黄山毛峰等主产区,推广以“有机肥+配方肥”和“茶-沼-畜”技术模式为主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以改变长期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施用方式单一现象。
通过全产业链有机化试点,目前该市已完成茶园20个有机肥替代试验和19个有机肥替代化肥核心示范片建设,茶园有机肥资源使用面积达45.6万亩。 “这几年我家里改造了1亩多茶园,再加上施用有机肥,产量明显提升了。 ”方观九对记者说,“现在一年能增加10多万收入。 ”
打通线上线下销售近年来,茶叶传统销售渠道遇冷,如何让好茶走出深山?黄山市鼓励企业在稳固线下销售的同时,积极探索线上销售渠道,打造切合产业发展实际的产销新格局。
“从2013年开始,核心区的茶叶受市场波动影响而出现价格跳水,几千元一斤的茶叶跌到了几百元。 ”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继凡告诉记者,他们仔细分析后,决定依托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进军线上平台。 “第一年上线的4个月里我们的销售额才100万,到了去年年末,已经是3500万了,在线上太平猴魁销售市场中占比达到68%。 ”他说,除了拓宽线上渠道,企业也深耕线下市场,“去年我们在深圳建了600平方米的体验中心,未来我们将向全国覆盖10个茶叶销售实体店。 ”
事业蒸蒸日上,方继凡也没有忘拉周边的贫困户一把。为帮助贫困户快速脱贫,他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兜底收购建档立卡贫困户茶叶。目前,他的企业共直接带动贫困户187户613人,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间接带动2800户10560名茶农,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
该市还利用扶贫资金作为杠杆,撬动地方茶产业发展。去年,该市6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中,向10个涉茶贫困村倾斜。“这笔资金提升了贫困村茶叶生产加工能力,缓解了茶农卖茶难的问题。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响茶旅融合新牌
4月15日,在太平猴魁开园仪式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将猴坑村填得满满当当。 “如果是周末人更多,上山下山的路一堵车就要一两个小时。 ”该乡副乡长陈远志说,该乡还积极建设古诗里生态农庄、龙王山十二堂生态庄园,着力构建大龙王山田园综合体,“未来我们将打造花海、摄影点、茶博馆等旅游新亮点,以农产品加工、农家乐经营、乡村休闲游为创新创业方向。 ”
“近年来,我们一直鼓励各地推进茶旅融合,但是茶文化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 ”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茶文化旅游基本还停留在体验型阶段,如和茶农一起采茶、炒茶等。另外,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基本上以导游和茶艺表演工作者为主。
据了解,黄山市将大力发掘茶文化资源,以生态茶园和特色茶楼、茶馆、茶舍为窗口,展示采茶、制茶、品茶、茶艺、茶道、茶曲等茶旅游特色项目,精心打造一批融茶文化、徽文化、御医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产品,重点推出一批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建设名茶特色小镇和名茶主题庄园等,提升全市茶旅融合项目的档次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