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后,山东茶区较常见的吸汁型虫害有主要是黑刺粉虱、螨类、蚧壳虫类、小绿叶蝉和茶蚜等。根据多年的田间观察和防治试验,结合当地的茶叶生产实践,找出了这些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1 发生规律
1.1小绿叶蝉 一生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和若虫危害嫩芽及嫩稍,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该虫一年发生8~9代,以成虫在茶丛中越冬。开春后当日平均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越冬成虫陆续开始产卵。5月,上旬出现第一代若虫,以后每15~30d发生一代。春夏两茶季繁殖较慢,秋茶期间繁殖迅速。成虫卵大多数产在一芽二、三叶的嫩稍上,若虫多数也栖息在幼嫩的芽叶上,主要危害夏秋茶。当气温低于10℃时,成虫进入越冬期。在观察中发现,冬季温度低和夏季的高温干旱不利于越冬成虫的存活及繁殖,而且冬季温度越低,成虫的死亡率越高。
1.2黑刺粉虱 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以幼虫吸取茶叶汁液。该虫一年发生4代,以卵和老熟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虫大量羽化,成虫分别在6、7、8、9月盛发。第一代发生整齐,二代以后世代重叠现象明显。5月中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10月中旬是盛卵期。成虫白天活跃,早晚喜欢在芽叶背面栖息,卵产于叶背,初孵的若虫就近在叶背面定居生活直到化蛹。据观察发现,覆盖度大,郁闭的茶园有利于该虫的发生。
1.3蚧类 山东茶区的蚧类主要有角蜡蚧、龟甲蚧、长白蚧等。该虫雌雄异型,雄虫一生经过卵、若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雌虫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以若虫或雌成虫危害茶树叶片。据观察,蚧类大多分布在茶丛中下层一、二年生枝条上,老的枝条和上部枝条分布较少。该虫以老熟若虫固定在茶树上的蜡壳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危害,雄成虫5月下旬开始羽化,寻找雌成虫蜡壳交尾,交尾后雄成虫即死亡。雌成虫交尾后,陆续孕卵、产卵,卵产于蜡壳内虫体下,卵期约30d,6月下旬卵孵化,10d左右发育成成虫。以后在虫体增大的同时,蜡壳逐渐增厚,到10月中旬后虫体便不再增厚。
1.4茶叶瘿螨 一生要经过卵、幼螨、成螨三个阶段。以幼螨和成螨危害茶树。据观察,螨类在高温和干旱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当4月中旬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越冬卵便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虫口出现高峰,另一个高峰是在7~8月发生,9月份山东茶区雨水较多,虫口发生密度降低。雨季过后,随着天气转旱,到10月中、下旬虫口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11月上旬成螨已全部转向叶背面,部分成螨产卵后死亡,部分以成螨越冬。
2 防治方法
2.1休眠期防治 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是茶树的休眠期,时间长达5~6个月,此时也是很多茶园害虫的越冬期。茶园害虫的越冬场所一般都在茶树中下部枝叶上,地表层枯枝落叶下或茶园土壤中越冬。疏枝清园,通过将茶丛下部老而细弱的茶枝剪去,茶行间进行边缘修剪,使茶园通风透光,抑制黑刺粉虱和其它病害的发生。越冬期间可结合茶园栽培管理措施防治病虫害。如翻耕施基肥时,可控制除害虫的蛹和茧等,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茶树的抗病性和抗螨性能。用竹刀刮除被害枝干上的蜡蚧类害虫乙对黑刺粉虱、蚧类、螨类及病害较多的茶园可在秋季封园后喷施一次0.3~0.5mg/kg的石硫合剂。经过这些措施,可消灭大部分越冬虫源,减少越冬以后的害虫基数。总之,越冬期是茶园病虫防治的大好时机,此时不采茶,劳力充足,害虫处于休眠状态易于清除,不会影响天敌的生存,不会污染茶园环境,是全年中害虫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
2.2生长期防治 生长期大多也是茶叶采摘期,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而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如茶园常采用人工捕捉、灯光诱杀和性激素诱杀。对小绿叶蝉等栖息在嫩芽叶上的害虫,要坚持茶叶的及时分批勤采,摘除在嫩茎及芽叶叶脉中未孵化的卵及部分若虫。观察结果表明,及时分批采摘的茶园比不采茶的留养茶园虫口量减少86.5%。高温干旱季节进行喷灌,也可以抑制茶叶瘿螨的发生。
有些茶园必须要使用药剂防治时,也是选择高效、低毒、适宜无公害茶叶生产,对茶叶品质无影响的农药品种。莒南县茶园重点使用苦参素和绿浪两种植物源农药,从使用结果来看,凡是使用苦参素和绿浪两种植物源农药的茶园,茶园中没有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茶园树势生长好,茶芽长势健壮;没使用苦参素和绿浪两种植物源农药的茶园,病虫害发生严重,树势衰弱。
对于黑刺粉虱在一年中要重点抓住第一代的防治,其余各代因虫龄参差不齐防治效果较差。在用药物防治这些害虫上,日照市的一些茶园在春茶前用2.5倍的天王星1000倍液,防治已越冬的害虫;在5月下旬用1000倍液的天王星防治蚧类羽化的成虫,同时也治茶叶螨类和黑刺粉虱;7~8月再用1000倍液的天王星,主治茶叶螨类、黑刺粉虱和小绿叶蝉。8月底和9月初用天王星1000倍液和吡虫啉3000倍液,主要防治黑刺粉虱、小绿叶蝉和茶叶螨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