㈤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后苗圃管理的好坏对扦插成活率的高低、苗木质量的优劣、 出圃的迟早,均有决定性的影响。这里着重介绍夏秋扦插后的管理。
1、扦插当年越冬前的管理
扦插后到越冬前是插穗愈合生根的时期,也是关系到扦插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管理的重点是光照和水分管理。
⑴光照管理:夏秋季光照强,气温高,如不遮荫,会造成叶片灼伤,严重时会造成插穗大量失水而枯萎死亡。插穗的芽、叶依靠光合作用才能形成营养物质,如果没有光照,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插穗不能发根,最终会导致插穗死亡。因此,在遮荫时,必须控制好遮荫度,一般遮荫60%—80%为好。在具体应用中,应结合品种特性和不同生育阶段灵活掌握。大叶品种的叶片较大,耐光和耐热性都较中小叶品种差,其遮荫度要高些; 中小叶品种遮荫度可低一些。扦插初期遮荫度要高些,随着插穗根系的逐步形成,遮荫度也可逐步降低。
常用的遮荫方法有搭遮荫棚和在苗畦上插遮荫物。遮荫棚所用的遮荫材料有竹帘、芦帘、草帘(障)等,也有用杉木枝、禾草直接固定在架子上遮荫的。由于帘子的透光率是固定的(一般为20%—30%),需要通过每天揭盖的早晚来控制受光量。扦插初期,要早盖晚揭。为了省工,也可日夜遮盖,以后随着插穗逐步生根和光照的逐渐减弱,可逐步推迟盖帘,提早揭帘,阴雨天可全天不盖。用杉木枝等物遮荫时,可通过逐步稀疏遮盖物来增加透光度。 在苗畦上插遮荫物,常以铁芒箕为材料,3—5根一簇,间距6—10厘米,排成三角形插在苗畦上,扦插初期要插得密些,发现空档要及时初插,以后逐步删疏。到10月中下旬可逐步揭除遮荫物。
秋插时应用塑料遮阳网,遮荫效果也很好。遮阳网宜选用黑色的,将网固定在遮荫架上(平棚、拱形棚皆可),不必每天揭盖,水可直接从网上浇下。 具有管理省工,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遮荫材料。 冬季遮盖,还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⑵水分管理: 插穗生根前主要靠茎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叶片从空气中吸取少量水分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 而这两方面的吸水力都很弱,如不注意保持一定的土壤和空气湿度,吸水就更加困难,造成吸进的水少于叶片蒸腾的水,导致插穗体内水分失去平衡而死亡。但是,如果土壤含水量太高,会造成土壤空气不足,插穗呼吸困难,发根延迟甚至不发根。一般以保持土壤持水量70% —90%为好,发根前高些,保持80%—90%。 随着插穗开始发根和气温逐渐降低,土壤持水量可低些。据杨亚军观察,夏插中小叶品种约40天开始发根,60天左右基本齐根。因此,在扦插后40天内,晴天每天早晚各浇1次水,40天后可改为每天浇水1次,也可隔几天沟灌1次水,40天后可改为每天浇水1次,也可隔几天沟灌1次,沟灌时,以水灌至苗畦高度3/4 左右为度,经3—4小时后即行排干。两个月后可视天气和苗畦土壤情况灵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湿润、土色不泛白为度。遇到大雨、久雨时,要及时排水。
为了省工,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封闭育苗,不必每天浇水。在苗畦上搭中高50厘米左右的拱形架,插好后浇足水,盖上塑料薄膜,四周密闭,上盖帘子遮荫(用有色薄膜可不遮荫),经40—50天插穗发根后即可揭膜炼苗,入冬前再重新盖上薄膜越冬。
此外,这段时期还要注意防病除草。因苗圃环境阴湿,易感病, 最好在插后立即喷一次波尔多液(每100升水加0.3—0. 35千克生石灰和0.6—0.7千克硫酸铜),以后发现病害及时喷药。杂草要拔早、拔小,如因拔草而松动插穗周围土壤时,要立即压实。
2、越冬期的管理
冬天来临之前,茶苗刚生根,比较幼弱,抗寒能力较差。因此, 越冬期的管理应围绕防寒防冻,确保幼苗安全越冬。常用的防寒措施有:
⑴行间铺草。铺草可以提高地温,减轻结冰后的抬苗现象,并能减少苗畦土壤水分蒸发。在冬季气温不很低的地区,所插品种又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时,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保护茶苗越冬。铺草常以稻草15—20根扎成一束,铺于行间,越冬后任其腐烂作肥料。
⑵盖棚、搭防风障。入冬后重新盖上帘子,有一定的防寒作用。 据测试,在帘子覆盖下,气温比露地高0.5—2℃。对于一些抗寒力较弱的品种,还可在苗圃的西、北两面搭防风障,风障用禾草编扎,高60—100厘米。对于抗寒力特别弱的品种,还需要用塑料薄膜覆盖越冬。
⑶及时扶苗。冬季遇到严寒时,会出现冻土抬苗现象,使得茶苗根系外露,应及时扶苗压土。
⑷灌水抗旱。冬季土壤水分蒸发少,一般不会出现旱情,但有时也会出现冬旱,从而加剧寒害。因此,要注意及时浇水或灌水抗旱。
3、开春后至出圃前的管理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围绕着培育壮苗来进行。
⑴适时揭膜。开春后气温逐渐回升,盖膜越冬的要适时揭除薄膜。因为薄膜覆盖下的茶苗,往往纵向生长大于横向生长,茎杆细,且很娇弱,如不及时揭膜加以炼苗和培育管理,就很难达到出圃标准。揭膜可在4月中旬前后进行,先打开两头,过2—3天后, 白天揭天向阳的半边,晚上再盖回,经3—5天后,才将薄膜全部揭除。这样可使茶苗有一个适应过程,不会因突然改变外界环境而死亡。
⑵合理追肥。开春后茶芽开始萌发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随之增加,必须及时给予补充。但这时茶苗根系还不发达,地上部也很幼嫩,因而不耐浓肥,必须掌握好先淡后浓、少量多次的原则。春茶前期追肥可用加水10 倍左右的人粪尿,或0.2%的尿素(或0.5%的硫酸铵)水溶液浇施。茶苗长到10 厘米左右时,可把肥料浓度提高1倍; 每10—15天施1次,整个春茶期间施4—5次,每次施液肥量为每亩1500千克左右。夏茶期间一般不再追肥,以控制茶苗高度,防止征长。秋季视茶苗长势,酌情施1—2次肥,这时可进行干施,在叶片干燥时,将肥料均匀撒在苗畦上,并轻轻指动茶苗,使茎叶上的肥粒落到畦面上,干施每亩用量为5—6千克,施后工立即浇1次水,以增加肥效。还可叶面喷施约2000倍的“爱农”营养液,对促进茶苗生长,也有较好的作用。
⑶及时治虫除草。茶苗枝叶幼嫩,易发生虫害,特别是靠近生产茶园的苗圃,更易遭受虫害。苗圃常发生的害虫主要有茶蚜、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在害虫发生季节要经常,一旦发现,及时防治,所用农药种类、用量和用法,均与生产茶园相同。
杂草与茶苗争水争肥,影响茶苗生长,发现杂草,要及时拔除。
⑷ 抗旱保苗。这时茶苗根系已基本形成,对水分的要求虽不像扦插初期那样高,但由于扦插苗根系较浅,加之苗圃中茶苗密度大,因而很容易受旱害的威胁。发生旱情时,要及时灌水或浇水抗旱。夏季如遇持续高温干旱,还需重新进行遮荫。
㈥营养钵扦插育苗
利用营养钵扦插育苗,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且移植时根系不受伤害,定植后恢复快,成活率高。在一些移栽季节干旱缺水的地方,营养钵苗移栽成活率比常规扦插苗高18.52—27.41%。 但不足的是工序繁琐,成本较高。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1、制做钵体
扦插育苗所用钵体规格一般为直径10厘米,高20厘米,可用塑料薄膜烫制,也可用稻草沾黄泥缠制。
⑴塑料薄膜钵:将塑料薄膜裁成长33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横向对折,将两条短边烫合(接缝约1.5厘米),即成直径10厘米、 高20厘米的圆向形钵体。为操作方便,也可先将薄膜栽成宽33厘米、长200厘米(只要是20的 2部数即可)的长条形,烫合成一个直径10厘米的长筒,再剪成一个个20厘米长的钵体。
⑵草泥钵:先制做一个高30厘米的瓶状木模,木模下部20厘米的直么为 10厘米,上部10厘米逐渐变细,形成一个瓶颈状的手柄。 也可用符合规格的玻璃瓶代替。用粘性强而不带砂的黄泥加水调成糊状,将稻草3—5根为一束, 蘸上黄泥浆,由下而上缠绕在模具上,达到规定高度(20厘米)后,外面再抹上一层黄泥浆,抽出模具,晾干后即成。
2、开床槽
营养钵苗圃对土地的要求与普通扦插苗圃基本相同,最好设在待种茶园附近,以便就地移栽,节省人工,减少破损。
圃地经平整后开挖床槽。一般床槽长15米,宽1米左右,深8—10厘米。挖出的土堆在一旁,以备制做营养土用。床槽底面要铲平。
3、配制营养土
营养土用肥沃的壤土,每立方米土中加饼肥6千克,或厩肥60千克,充分拌匀即成。如果土壤比较粘重时,需加入1/3的砂加以改良。一般每立方米营养土可装800只钵。
4、装土与排钵
草泥钵装土比较方便,可先将钵在床槽中每10个排成一列,然后用小铲将营养土铲入钵中,并用铲柄将土适当岛实,营养土装至钵高的3/4为止。上面装心土,揿实后稍低于钵口即可。装填塑料薄膜钵时,需两人同时操作,一人将钵撑开,使钵与床槽底面平齐;一人将土铲入钵中,其后操作与草泥钵相同,边装边将钵在床槽中排列好不论是草泥钵,还是塑料薄膜钵,装好土后都要充分淋水,使土壤沉实,如发现钵中土壤下陷时,用心土补满。最后还要将苗床四周用土培好,并将钵间的空隙用土填满。
5、扦插
中小叶品种每钵插3株,成品字形排列;大叶品种每钵扦插1—2株。钵内、钵间插穗叶片的朝向都要保持一致。插后1个月内,要经常检查,发现插穗死亡,及时补插。
6、插后管理
营养钵扦插育苗的管理与常规扦插基本相同,但由于营养钵的土壤容量小,土温和水分变化大,对其管理的要求更高, 每天洒水的次数和水量要比常规扦插适当增加,遮荫期也要适当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