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湾南部比北部的气候条件适合茶叶生长,但是为什么不去种。
经济因素:
1.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这大大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于是产业重心便从原本的台湾南部移转到了台湾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2.台湾北部市场广大,许多经济宽裕的消费者可以喝得起高档茶,而且很多相关产业(如:餐饮业、茶艺馆等等)对茶叶及相关产品的需求量也比台南大。在台湾北部种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输成本。
在台北种植可以降低成本的依据:国民政府时期,随着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茶艺馆在各地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重要的品茗空间。这使得原本以外销为主的台湾茶业转为以内销为主,使得停滞不前的茶业再次复苏。
历史因素:
1.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目前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2.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均来自中国福建省。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柯朝氏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种于今台北县瑞芳山区,相传为台湾北部制茶之始。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张氏兄弟从安溪引进纯种的铁观音茶,在木栅樟湖山种植,相传为今日木栅铁观音之始。
文化因素:
位于台北市文山区的木栅观光茶园是台湾第一座观光茶园,境内的猫空地区昔日曾为台北市最大产茶区之一,目前为茶艺及夜景胜地。
座落于台北县的坪林茶业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二座茶业博物馆。主要馆藏有茶事、茶史、茶艺等,涵盖茶叶的成份、茶树的品种、茶叶的分类、茶叶的产销、台湾茶园的分布、唐宋制茶器具、各代制茶法、现代制茶的过程等知识。
附:台湾各地区的茶叶生产状况:
台湾全境皆产茶。
最南端有满州乡(位于佳乐水海滨)产的港口茶。
台湾东部有两个知名茶区:一个在台东的鹿野,一个在花莲的瑞穗。这两个茶区是台湾近年来新兴发展的茶区,与休闲农业结合,境内沿途有民宿和观光饭店,是台湾民众假日休憩旅游的好去处。
在台湾中部,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乌龙茶区最具盛名。
在台湾北部,有几个重要的产茶区,生产多种名茶,包括新竹峨眉所产的白毫乌龙茶(当地称“碰风茶”)、台北县三峡的龙井茶、文山地区产的文山包种以及享有盛名的木栅铁观音茶。这几个地方所产的茶皆出自当地农友结合自然资源、配合了当地风土精心所制,表现了老祖宗的智慧和地方人文特色,可说是一乡一特色,极具品尝价值。
|